返回首页
求书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九章:新的危机

边疆的胜利带来了短暂的安宁与喜悦,然而沈如烟和毅轩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战争留下的创伤遍布这片土地,重建的重任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峰压在他们的肩头。

沈如烟站在城墙上,俯瞰着下方忙碌的人群。城镇的废墟中,百姓们正努力重建着自已的家园,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神情。

“毅轩,我们得加快步伐,寒冬将至,必须让百姓们在入冬前有个温暖的住所。”沈如烟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
毅轩点了点头,“我已经加派人手去协助修建房屋了,但木材和石料的供应还是有些紧张。”

“派人去附近的山林开采石料,再组织一些队伍去收购木材。”沈如烟果断地说道。

就在这时,一名士兵匆匆跑来,“将军,不好了,城外的农田发现了大面积的虫害,庄稼受损严重。”

沈如烟心头一紧,“立刻召集农户,商讨应对之策。”

来到农田,望着枯黄的庄稼,沈如烟的心情沉重无比。农户们围在一旁,脸上满是焦虑。

“将军,这可怎么办啊?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没了。”一位老农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
沈如烟深吸一口气,“大家不要慌,我们先尝试用火烧和水淹的办法驱虫,再去寻找一些防治虫害的草药。”

经过几天的努力,虫害终于得到了控制,但庄稼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。为了解决粮食问题,沈如烟不得不向周边的城镇请求援助。

“毅轩,你带人去邻镇借粮,一定要说服他们帮助我们。”沈如烟说道。

毅轩领命而去,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,终于带回了一些粮食,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
与此同时,重建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。一些工匠因为劳累和伤病,无法继续工作,工程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
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我们得想办法招募更多的工匠和劳力。”沈如烟皱着眉头说道。

她张贴告示,提高工钱,吸引了不少人前来。但新招募的人员缺乏经验,工作效率低下,还经常出现错误。

沈如烟亲自指导他们,传授技艺,工匠们逐渐熟练起来,工程进度开始加快。

然而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一支流寇队伍趁乱在边疆附近活动,经常抢掠百姓的财物。

“这群可恶的家伙,居然敢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!”沈如烟愤怒地说道。

她带领一队士兵,前去围剿流寇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,流寇被打散,但仍有一些部逃窜,隐藏在山林之中。

沈如烟深知,必须彻底清除这些流寇,才能让百姓安心。她在周边村庄设置了岗哨,加强巡逻。

经过多日的搜索,终于将流寇残部一网打尽。百姓们欢呼雀跃,对沈如烟感激涕零。

就在沈如烟为边疆的事务忙得焦头烂额时,朝廷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好的消息。有大臣在皇上面前弹劾她,说她在边疆独断专行,滥用职权。

“这分明是诬陷!”毅轩气愤地说道。

沈如烟冷静地说道:“这背后定有人在捣鬼,我们不能自乱阵脚。”

她决定写一封奏折,向皇上说明边疆的真实情况和自已的所作所为。但在奏折送达朝廷的途中,却被人拦截篡改,内容变得对沈如烟极为不利。

皇上看了奏折后,大为震怒,派了一名钦差大臣前来调查。

钦差大臣名叫李佑,是个心胸狭隘、贪图私利之人。他一到边疆,就对沈如烟百般刁难,索要贿赂。

沈如烟严词拒绝:“李大人,下官一心为公,绝不行此不正之风。”

李佑怀恨在心,开始故意挑刺,对重建工作指手画脚,还诬陷一些官员贪污腐败。

“李大人,凡事都要讲证据,您不能凭空捏造。”沈如烟据理力争。

李佑冷笑一声:“沈将军,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。”

沈如烟深知不能让李佑得逞,她暗中调查李佑的把柄。发现他在途中收受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贿赂,还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。

“李大人,您的所作所为我已了如指掌,若您还不知悔改,休怪我不客气。”沈如烟拿着证据,义正言辞地说道。

李佑见状,顿时慌了神,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开始讨好沈如烟。

“沈将军,是下官有眼不识泰山,还望您大人大量。”

沈如烟说道:“李大人,只要您如实向皇上禀报边疆的情况,我可以既往不咎。”

李佑连连点头,回到朝廷后,将真实情况告知了皇上。皇上这才明白沈如烟的忠心和清白,对她更加信任。

经过重重困难,边疆的重建工作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房屋陆续建成,农田里的庄稼也迎来了丰收。